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商务局 > 商务信息 > 内贸流通 > 正文内容

补短板 显特色 下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这盘棋

作者:发布时间:2022-08-10 18:04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吴 力

中国商务新闻网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事关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加快高质量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对此都倍加重视。今年,商务部同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速推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近日,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要求聚焦短板弱项,以县乡为重点,加快推动县乡村商业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县域商业承载力和发展活力。

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同为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专家圆桌

陈丽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关利欣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

洪 涛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

洪 勇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县域商业体系包括哪些内涵?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洪 涛: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等诸多内容。理论上讲,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包括三方面内涵:一是横向流通体系,如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等。二是纵向流通体系,如流通基础组织(含合作组织等)、渠道组织、市场组织、政府管理组织等。三是相应的流通保障体系,如财政、金融、储备、应急预警等。

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也是连接农产品、工业品流通城乡的关键节点。2021年,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

洪 勇:县域商业体系包括县域范围内县乡村商贸网点、农村流通市场主体、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内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具体而言,一是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有助于加强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改善消费环境,实现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二是能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我国县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90%左右,常住人口数量达7.4亿,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全国总体消费市场的38%,而且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农村居民有强烈的消费升级需求。三是能发挥商贸就业蓄水池功能,稳定就业。商贸流通企业就业门槛低,在吸纳就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利欣:从流通主体看,县域商业体系不仅包括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包括农民;从流通客体看,县域商业体系包括县域消费品流通、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流通;从流通载体看,县域商业体系不仅包括零售、生活服务、快递配送等商业网点,还包括产地批发市场、仓储集配中心、冷链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服务载体。

建设县域商业体系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补齐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当前,各部门协同发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举措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双提升,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

陈丽芬:主要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扩大县域消费,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有利于促进县乡消费,切实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内需。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县域商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就业门槛较低,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均衡转移。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丰富县域商业业态,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有利于畅通城乡双向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

目前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洪 涛:近年来,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建设改造了一批商业网点。2021年新建改造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834个、乡镇商贸中心1858个、村级便民商店3.69万个。今年上半年,全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9个、村级便民商店6.5万个。二是整合提升了一批物流配送设施。2021年累计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村级电商快递服务站14.8万个。今年上半年,全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9个。目前全国98%的乡镇实现了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直达。三是优化拓展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去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10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同比增长8.4%,达10亿吨。四是增强了电商创业就业的带动效益。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增长11.3%。全国农村网商、网店截至2021年年底达1632.5万家。五是开展了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活动。2014-2021年,商务部等部门累计支持了1647个县次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活动,推动了农村电商体系完善。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农村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商业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商业主体小、散、弱,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低,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还存在底数摸排不清、数据流动不畅、供给标准化不强、冷链设施不足、流通效率不高等弱项。目前,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短板集中体现在四方面,包括各区域条块分割、各层级不够系统畅通、各环节尚未形成链条、各场景还不够绿色环保等。

陈丽芬:短板弱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县域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依然较低。部分县域远离港口、机场、火车站,物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冷配中心等流通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消费品的城乡流通不够顺畅。二是县域商业集聚消费和满足消费的功能偏弱。传统百货商场、街边店以及定期集市仍是消费主要业态,商业服务转型升级步伐偏慢,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和数字化消费新场景较欠缺。对商业发展规划不够重视,对商业中心打造不够,“商业浓度”“商业品位”的外显度不足。三是市场主体发展落后,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小镇青年评价所在城市的线下商业为“单调”,期待有异域美食餐厅、书店咖啡厅、知名连锁餐厅、网红茶饮店等业态呈现。

洪 勇:我国农村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农村商业设施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人均商业面积低,连锁商超、商贸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业基础设施较少。二是农村商业主体偏弱。农村流通主体规模较小,管理能力弱,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低。拥有品牌的商品数量少,覆盖面窄。在某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难以购买高质量商品,享受高质量服务。四是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产品产地商品化预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农产品没有经过筛选、分级、包装等流程,农产品没有变成农商品。冷链流通设施少,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冷链不足导致农产品损耗高。

关利欣:当前,多形式、多渠道的县域商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但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县域特别是农村商业体系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也抑制了农民消费。一是农村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环节的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面临更多困难和更高成本;农村流通环节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村流通在数字经济时代向现代流通转型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仓储设施等建设不足,农村物流节点等流通网络有待完善。三是农村商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较低,农村商业网点连锁化、品牌化、服务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

发达的县域商业体系是怎样的图景?目前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洪 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应该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

重庆秀山县通过发展农村电商集群和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在建设农村电商集群方面,秀山县通过打造电商产业基地、建设电商产品加工线、“全方位无死角”提供电商服务等方式,帮助电商企业发展壮大。在发展物流共同配送方面,秀山县通过自主研发城乡物流平台,建成武陵山区唯一的快递快运分拨中心,开通秀山到主要城市的快递专线,有效破解两个“一公里”难题。

洪 涛:发达的县域商业体系应该是现代化的流通体系,是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生态的产销体系,在新时代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即开放、共享、协同、全球化。

近年来,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供销e家、中国邮政等在县域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新模式的创新。

比如亨运集团物流有限公司采取综合性的服务,构建起地—县—乡镇—村四级物流体系,建立多个共配中心体系,实现“一场多用”、立体化发展,并且采取“物流+合作社+基地模式”,在竹溪、房县、郧西等地建设蔬菜基地8000亩,一方面做到“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服务,另一方面将日用品和工业产品通过城乡供应送到村民手中,初步实现多方共赢。

又如菜鸟物流建设三级物流体系,打造了县域共配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农产品智能产地仓三位一体的协调体系,在技术应用上采取了比较符合县域经济特点的“简便极致,贴地疾飞”思路。目前,菜鸟物流已在全国建立1000个县域共同配送中心,在5万多个乡镇村建立快递服务站,在湖南、广西、云南、陕西、山西、江西等省区的农产品核心产区建设农产品上行的产地仓。

未来各方应如何重点发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克服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陈丽芬: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打造形成以城带镇、以镇连村、县乡联动的网状流通格局。采取梯次推进的方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尤其要完善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健全连接县城和村镇的主干道路和物流网络,保障县城到农村的流通渠道畅通。配置前置仓、共同配送中心、冷链设施,满足居民即时性的消费需求。完善县域商业设施布局,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增设便利店网点,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发展,以城带乡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二是鼓励品牌和服务下沉,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鼓励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下沉到县域,加快县域商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商业智能化水平。指导品牌商进行本地化运营,提升产品的可延展性、渠道的多样化。提升县域商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是创新商业业态,丰富县域消费场景。打造对青年人友好的具有活力的县域商业,增加咖啡馆、茶吧、品牌餐饮连锁、生鲜卖场等商业业态供给。发挥商业实现城市生活方式的核心作用,打造商业综合体,营造社交场景。提高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康养等消费场所的质量,打造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

关利欣: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需要以农民为中心,以数字赋能为主要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农村三次产业关联畅通、县乡村商贸流通一体化。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全面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完善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流通渠道,完善农村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下行网点布局,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拓宽乡村多种功能,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畅通城乡双向循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洪 勇: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要制定相应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有效对接,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二要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机制,中央负责政策顶层设计、行业指导和资金管理,省级主管部门自主确定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县,并做好绩效评价和指导监督。县自主选择承办企业,自主安排资金和项目。三要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强沟通,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资金要与其他部委资金加强衔接,避免重复投入。

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应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比如在物流方面,西部地区要解决通达的问题,东部发达地区应整合共同配送。在建设标准方面,应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建设类型和标准,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差异、人口分布等因素,避免盲目拔高或降低标准。

洪 涛:按照《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中确定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目标,探索多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流通体系,针对短板弱项,牢牢抓住“牛鼻子”问题在当前十分重要,具体应从四方面发力:一是体系建设,即打破条块分割的多元融合的体系建设。二是系统建设,即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城—乡镇—村级三级(甚至有的四级)系统完善建设。三是链式发展,即充分应用各种数字技术延长产业链、连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整合利益链、应用技术链、探索创新链、培育生态链。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链主的作用,也要重视链条成员的作用。四是生态发展,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各个场景都要重视绿色生态。

打印 关闭
主办: 安康市商务局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98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96号
地址:安康高新区安康大道28号国土大厦 电话:0915--3212066(Fax)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