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竞发,生机盎然。在自嗨锅菜肴西北生产基地车间里,百余名操作工人在岗位上各显身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是自嗨锅品牌继河南漯河、浙江金华、江苏宿迁后,在全国布局的第4个生产基地,主要辐射西北五省市场。
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二期5月底将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与全县11个镇2/3的合作社、产业大户链接,发展优质种养殖基地5万亩,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约50000人,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实现龙头企业“接一连三”的有效融合。
自嗨锅菜肴西北生产基地只是安康市石泉经开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石泉经开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盯链主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石泉经开区根据“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的思路,突出打造“富硒食品、蚕桑丝绸、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围绕资源、资金、技术、装备、人力、市场等方面的需求,按照“有链强链、无链建链、短链补链”和“横向耦合、纵向匹配”的原则,对照“四库一图”精心谋划招商项目,按图索骥、挂图作战,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夯实区域高质量发展基石。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由主要领导带队“上门叩商”,“点对点”精准对接线索;举办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会,力促引进一批关联配套企业落户石泉;突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举办2次以上石泉在外企业家恳谈会,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朋友圈”,提升“造血”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石泉经开区多管齐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继续推行营商环境“三本账”,建立企业“办不成事”快速响应机制。深化全程领办、帮办、代办制,强化跟踪服务和保障,力促自嗨锅菜肴二期、“石泉食美”小碗菜全国连锁、AI智能产品生产基地等签约项目及早投产投用,促进项目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机制,通过带动性强、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企业和项目辐射带动,引进集聚高、尖端专业人才,走出一条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项目,人才与项目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深化校政企合作,集聚创新动能,建设一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创新服务能力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把高新科研成果较快的转化为生产力,谱写共赢发展新篇章。
同时,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人才专项基金,对新招引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给予一次性补助并新建或改造一批人才公寓,以多种形式保障人才的住房需求,优化生活配套。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开展优势核心产业专利导航,厚植人才沃土,招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项目落户。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石泉经开区坚持亩均效益导向,采取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行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满足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助推新入区企业和土地使用权权属企业合作,允许对具备土地独立分宗条件的工业物业产权进行分割,用以引进优质项目。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力度,探索分层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体系。激励企业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工业厂房,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促进低效闲置资产的处置利用。
强化创新引领驱动,指引企业深度做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改扩能和质量管理,充分利用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河海大学石泉专家工作站和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扩大资源链、完善生产链、打通消费链,勇于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条“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做强品牌生态,坚持品牌强企、质量兴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鼓励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品牌。紧盯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消费各个环节,建立大数据溯源平台,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控总量、增量和要素保障,扎实推进经开区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摸清各企业用能情况,实行用能计划管理,制定能耗减排方案及能耗总量管控要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土地、能耗等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倾斜。优化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传统建材、纺织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方式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加快经开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招商引资,构建合理的产品链和废物再利用链条,形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规范化水平,推广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中心等,提高经开区和产业集群监测监控能力。实施经开区污水处理项目,在古堰和池河片区各建污水处理站一座,提高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并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确保再生水利用率达30%以上。完善供水、燃气、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理处置等规划布局,引导和规范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实现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