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标志着废除实际存在着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香港回归
1984年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澳门回归
1987年3月26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一国两制:
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7.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8.科教兴国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要搞现代化,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路线的提出是与当时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密不可分的,是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
10.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1.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党的领导。
第八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1.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2.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4.全面深化改革要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5.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6.“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7.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0.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13.“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14.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15.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界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18.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1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10方面决定性成就:①“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②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③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④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⑤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⑥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⑨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